一、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基本情况
1.工作室成立
该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工作重点主要包括师资培养、教学实训、技术研究、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室团队成员具有多年的生态社区信息化管理、公共建筑节能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经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多项教育教学、专业建设以及双碳领域、生态社区管理等重大教科研课题,在教学、科研、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多方面成果显著,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被学院确定为“职业指导中心企业大师工作室”、“企业教师实践工作站”和“辽宁省职教名师工作室”。
表1-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和团队成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2.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转化情况
截止2023年5月,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项,到账金额3万元;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报获批省级科研课题5项,累计到账金额11.5万元,其中横向课题1项;科研成果获奖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
二、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成果转化具体举措及取得成效
(一)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成果转化具体举措
1.多方联动,深入政、行、企调研
(1)沈阳市业主委员会研讨
2023年1月15日,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骨干成员到沈阳市业主委员会走访调研,与沈阳市业主委员会主任、干事深入交流社区居民居住情况、城镇社区对供暖、供电等碳消耗情况。
(2)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研
2023年4月4日-6日,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骨干成员到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展深度调研活动。与盘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科、能耗科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了解了盘锦市能源现状、碳排放情况等。
(3)鞍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研
2023年4月17日,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骨干成员到鞍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开展深度调研活动。与鞍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人员就绿色能源、能源体系结构及如何监控碳排放量展开深入交流。
2.多方协作,联合高校举行学术会议沙龙
(1)与沈阳理工大学李艳教授团队开展学术交流
(2)参加沈阳建筑大学“院士专家进校园,绿色低碳建大行”学术交流活动
(二)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取得成效
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取得成效显著,团队成员能够积极推进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5年来,主持(参与)课题10项,李红艳老师主持课程被评为辽宁省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3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特色学校发展建设规划研究”结题并评为优秀成果;骨干参与教学成果4项,第二主持完成“高职管理类专业对接第三产业校企共育、德技双馨”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绿色发展理念下创业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工学交替、双轨并行、螺旋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分别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上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有效突出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社会服务职能,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教学团队对于健全培育师资队伍,完善课程结构,丰富育人活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高水平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人才质量提升成效突显。工作室2020年完成中共沈阳市教科工委双服务“沈阳绿色生态城区社区服务机制构建”项目,2020年被中共沈阳市教科工委评为沈阳市服务先进集体-社区物业管理信息化团队;辽宁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碳中和目标下辽宁省城市能源绿色效率综合测度分析”;工作室成员实现发明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完成横向课题1项,成果转化1项详见表2。
表2李红艳职工创新工作室教学研究创新成果及成效
三、深化发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激发创造热情、提升创新水平作为全区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找准主攻方向,形成创新合力。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加以改进。
(二)注重提质扩面
要持续加强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与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的联合,围绕企业发展大局和中心任务,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攻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根据行业类型、企业规模、职工状况和生产经营实际,加强对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帮助企业确立科学的创建模式,做到创建活动有特色、有亮点。
(三)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职工创新工作室激励机制,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的职工创新成果,依据有关规定及时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和团队成员要优先纳入本级评先评优范围,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劳模和工匠人才担任工作室领军人,组建团队、搭建平台,开展创新攻关,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蕴藏的创新创造活力,在新征程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加大对工作室年轻成员培养力度,提高创新层次;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拓展视野,加强与专业院校技术合作,借鉴学习其他省市或发达地区学习创新工作室创建及作用发挥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努力提升本地区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水平。
(四)加强跨地区合作
积极参与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活动,与联盟内各创新工作室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科学研究和管理创新等活动,加强工作室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技术合作和技术共享,相互取长补短,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五)加强领军人物培养
要加强创新工作室领军人培训,定期组织新技术、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专利申请等培训项目,提高领军人的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拓宽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方向,促进创新成果的研发并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带领广大职工积极建功新时代。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