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的朋友圈,永远在上演两种人生:
有人揣着4.0的绩点投出50份简历,面试时却连自我介绍都磕磕绊绊,HR一句“像没接触过社会”,打碎所有骄傲;
有人成绩中游,却凭着大二就攒下的实习经历、社团管理经验,手握3家大厂offer挑拣机会。
这道分水岭,早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夏天就已埋下伏笔。
高中是赛道明确的冲刺跑,大学是旷野茫茫的马拉松。没人再给你划路线、定目标,选课、社团、实习、考研、恋爱……每一个选择都藏着蝴蝶效应。就像那位大二才幡然醒悟的学长说的:“如果大一就知道该攒什么本事,根本不会焦虑到掉头发。”
大学,是人生的真正起点。
这里的“起跑线”,不在录取通知书上,而在你是否提前想清楚三件事:
1.搞懂规则,少走3年弯路
转专业要哪些条件?入党申请书怎么写才能突出重点?如何竞聘学生会干事?这些“信息差”,往往让努力的人错失机会。训练营里,高校一线老师会拆解每一个关键节点,从职业规划到保研参军,帮你把四年路线图铺得明明白白。
2.攒够底气,拒绝“毕业即失业”
不是所有人都要成为学霸,但必须有拿得出手的“生存技能”。有人靠训练营学到的活动计划技巧接了第一单副业,有人用社交课教的沟通方法搞定社团合作,这些看似微小的能力,会在毕业时变成你最硬的底牌。就像冯仑说的:“熬的前提,是有熬下去的资本。”
3.提前试错,找到真正的热爱
大一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到大四才发现“选错了”。训练营里的寝室协作课、跨专业交流会,本质上是给你提供试错的“安全网”:原来自己擅长组织活动,原来和室友沟通有技巧,原来除了本专业还有更适合的方向……这些认知,比闷头读书更重要。
7天线上课,不用奔波,在家就能超前学:
・白天刷题累了?晚上7点准时开课,1小时干货+1小时答疑,不耽误假期节奏
・1280元,买不了游戏机,却能换来:学生干部竞聘模板、活动策划万能公式
・结课后课程可回放,开学遇到问题随时翻,相当于把“大学百科全书”装进口袋
7月24日线上班倒计时10天,
现在报名,你将获得的不是“培训班证书”,
是开学时的笃定——
别人还在纠结“要不要竞选班委”,你已经写完了竞聘稿;
别人为“和室友处不来”烦恼,你早已练会了沟通技巧;
别人大四才慌着找实习,你大二就靠技能赚到了第一桶金。
大学这趟车,有人上车就睡,有人提前查好了路线。
差距,从这个夏天开始拉开。
东北新闻网准大学生训练营,
陪你把“人生新起点”,走成“黄金起跑线”。
咨询专家:张老师18640015799(微信同)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